全球七個典型城市更新案例
2021-11-27 10:29:11 ()次瀏覽
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更新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甚至被譽為房地產市場未來十年的下個風口。那么,城市更新到底該怎么做?本文解讀中外七個“城市更新”范例。
01 東京六本木——城區改建之典范
舊城改造在城市更新中很常見,許多城市都在實踐,但能夠把城市情感和未來生活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六本木新城稱得上是個中翹楚。
六本木新城再開發項目于2000年4月正式施工,歷時三年的舊城改造,呈現出了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城區改建,被譽為“未來城市建設的一個典范”。
六本木新城建設項目負責人森稔當時的理念即是把六本木建設為一個垂直城市花園。最終,一個集住宅、辦公、美術館、電影院、觀光廳、會展、學術中心、商業設施乃至水稻田于一體的“城中城”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作為緊湊型城市,六本木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利用城市的豎向空間優勢,將小區塊土地重組再合并利用,進行高強度開發,實現配套功能設施的有機整合。
不僅如此,城市還圍繞住宅、商業、文化、設計四大元素,處處體現出了人文精神,讓你感受到豐富的城市文化情感。
02 漢堡港口新城——濱水區整治之范本
城市港區、濱水區的整治和開發,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這方面,能和漢堡港口新城比肩者少之又少。
2001年,漢堡港口新城——號稱歐洲現時規模最大的舊城改造與城市發展項目開始動工。新城的開發總共包含10個板塊,單個板塊的開發量為建筑面積10-20萬平方米,總開發周期約25年。
按照規劃,漢堡港口新城將成為一個集居住、休閑、旅游、商業和服務業為一體、具有水上特色且富有現代氣息的新型城區。因此,新城內80%的項目會被要求必須滿足辦公、居住和公眾使用三個功能。不僅如此,除了寫字樓、住宅、商鋪,還有音樂廳、博物館、大學、小學、公園、游輪碼頭、廣場……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該港口新城竣工后將打破市中心單一的商務和購物區的格局,成為漢堡地標性建筑,成為未來歐洲城市生活的典范,推動漢堡成為一個富有魅力的“世界城市”。
03 蘇黎世西部工業區——工業區轉型之代表
工業區轉型的難點在于,需要有足夠體量的文創產業和藝術產業,同時也要依靠辦公寫字樓、住宅、商業體等多種業態來支撐,蘇黎世西部工業區的轉型就具備多種業態,又融入強烈藝術氛圍。
2002年,蘇黎世西區城市老工業區改造正式啟動,更新方案上,主要通過引入多種功能產業讓城市重新煥發活力。在改造過程中,西區的土地功能構成模式呈現為:22%的公寓+42%的綜合寫字樓+2%的零售+5%文化餐飲+23%的貿易產業+6%的學校。這種看似“混搭”的開發模式,卻形成了具備多元功能的活力新城。
不夸張的說,蘇黎世西部工業區改造復興項目堪稱歐美發達國家城市舊工業地段更新改造的成功典范。該項目具有循序漸進的決策歷程、層層深入的規劃設計、靈活多樣的舊建筑再利用方式,其科學、系統的論證與策劃機制,城市建設導則的制定,城市生活復興的策略,建筑保護與改造方法的多樣性都頗值得借鑒。
04 倫敦金絲雀碼頭——廢舊工業區的蛻變
歷經30年的發展,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蛻變為世界級知名度、高度聚集的金融業產業集群,成為倫敦金融中心的象征,備受世界各地人士關注。
整個金絲雀碼頭被分為三大開發區域,中央區和東區將重心放在打造辦公寫字樓和購物中心,西區則把重點放在酒店、居住、娛樂項目建筑上。在辦公物業上,金融業客戶比例高達66%,大型金融機構總部成為金絲雀碼頭的核心客戶;商業配套上,金絲雀碼頭7.85萬平方米的商業街,主要服務人群為商務人群,43%為零售業態,50%為餐飲,7%為休閑配套;在公共休閑空間上,規劃有會展中心和各種展覽廳。
如今金絲雀碼頭已被世界公認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地區產業聚集生態的典型成功案例。
05 紐約高線公園——遺址改造的奇跡
由紐約高線公園看城市更新,不僅體現在對城市舊建筑的保護和更新改造上,還體現在對城市公共空間的文脈的保護。
高線公園是一個位于曼哈頓中城西側的線型空中花園。“高線”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鐵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條連接肉類加工區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的鐵路貨運專用線。
當時之所以采用高架形式是為了減輕地面交通壓力,并于1980年功成身退。2003年,開始改造工程。
此后,高線公園進行了包括園藝、工程、安全、維修、公共藝術等全方位改造,并最終成為一塊“漂浮在曼哈頓空中的綠毯”,讓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往。
高線公園是回收再利用高架鐵路建成的城市公園,建筑團隊將保護與創新相結合,這個城市走廊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棲息地,同時為公眾帶來別具風情的休閑場所。除了為紐約市增添了一個賦有人文情懷的開放空間外,高線公園也為周邊商業發展帶來利好,為文創藝術和商業區開發等領域帶來投資。
06 北京798藝術區——老廠轉文創的標志
北京798藝術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的798已成為北京的文化新地標。
如今,數以百計的設計、文化藝術機構云集此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
園區商業收入主要來源于特色餐館、酒吧、咖啡廳、創意家居、服飾店以及與藝術相關的書店等,不僅豐富了園區的配套、增添了園區的活力,更為園區帶來了豐厚的租金回報。
07 成都太古里——老街二次開發的楷模
成都太古里可以說是眾多老街二次開發的項目中,對舊遺址的保留和二次利用最具城市特色的項目。改造之精髓在于充分體現商業與文化的共融,創造一種新的體驗式生活空間。
太古里最大的亮點在于一次實現文化遺產、創意時尚都市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結合。項目與都市環境和文化遺產緊密結合,不僅是購物中心,更是一個主打川西風格的文創街區。4 個戶外廣場、5 個歷史建筑,最大程度保留了地域原貌,在規劃上保留了舊有的街巷脈絡和歷史建筑,同時為消費者提供足夠的活動場所。
從這七個城市更新范例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舊城改造還是工業區轉型亦或是新城開發,都不再拘泥于物質空間層面上的美化、重建,而是與城市的總體定位和產業轉型升級聯結起來,進一步延伸城市功能更新,挖掘出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