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级毛片免费播放-台湾一级特黄精品大片-桃花岛亚洲精品tv自拍网站-特a级黄色片-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box modul

181-6278-8876

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揭曉

2021-12-13 10:43:37 )次瀏覽

12月11日,2021“我為鄉村種風景”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在金山區楓涇鎮舉行總決賽。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全國500多個大學生團隊、青年設計師以金山鄉村公共空間、本土物產為內容進行創意“大比拼”,迸發出300多份有效設計方案,經匿名評審、專家評審、村民投票、路演展示,最終34件作品獲等第獎,6件作品獲在地獎。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求,總決賽采用“線下+線上”的雙重模式,以直播的方式呈現了19件作品的路演內容。

本次大賽是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上海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東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金山區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聯合主辦,由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共青團金山區委員會、楓涇鎮人民政府等聯合承辦,長三角地區12家設計類學院聯合協辦。經過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一件件“叫好又叫座”的設計作品在金山農村悄然“種”下,“我為鄉村種風景”已逐漸“果熟飄香”。


 

參與范圍越來越廣

總決賽當天,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主任周武忠、原華東師范大學建筑與裝飾系主任岳建仁等教授、專家分別對19件路演作品進行了點評,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何使鄉村真正美起來、亮起來?需要有更多新鮮血液的參與。”從2019年到2021年,“我為鄉村種風景”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在楓涇鎮舉辦到了第三個年頭,從第一年的200多名大學生參與,發展到第二年的20余所大學近1000多名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踴躍參與,吸引的參賽團隊越來越多,參賽作品也越來越接地氣。


 

據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指導老師周之澄介紹,今年有來自全國500多個團隊報名參加比賽,組委會從300件投稿中篩選出有效投稿250余件,再經過線上盲評和14所院校近20位專家的線下投票,從168件入圍作品中挑選出了40件優秀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賽延續前兩屆的作品分類,其中微改造和小創意以江南文化為特色,探索鄉村公共空間建設與公共服務、鄉土文明的和諧共生;另一類則以品牌內涵為創造,賦能鄉土產品“土”的特質、最濃郁的民風、民俗、民情,順應鄉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組委會今年還增設了其它的設計種類如服裝設計和專項視頻制作,豐富了品類和縱深,讓藝術設計和鄉村建設的結合更為多樣化。


 

落地周期越來越短

“鄉村真的是缺人才,缺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而種風景的大學生,正好為村里帶來了新視角、新元素。”楓涇鎮下坊村黨總支書記蔣士軍對于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把脈”鄉村空間建設充滿了肯定。“從6月下旬開始,一批批大學生來到村里調研,9月初就把一份成熟的設計方案呈現在了我的面前,雖然經過修改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把關,但也很快,10月15日充滿藝術氣息的下坊村門頭就已實現‘落地’。”蔣士軍介紹說。

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方,活動啟動之后,楓涇鎮成為了長三角地區大學生踩點選題的大熱門。在40件優秀作品中,近半數作品涉及楓涇鎮。而下坊村作為楓涇鎮推進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重要力量,為其“量身打造”的鄉村空間類作品有近10個,一些設計作品已陸續從紙面走向了喜人進展。

除了建在滬浙毗鄰道路興豪路上的門頭,在下坊村10組,民宿負責人曹軍根據大學生的設計方案,把現有的宅基打造成鬧中取靜的精品民宿,“說來也巧,今年7月,我陪朋友前來投資走訪時,正好碰到大學生在村里踩點。經過咨詢和了解,于是一拍即合成了‘合伙人’。現在民宿正抓緊施工,爭取月底初步完成,明年一季度開始運營。”曹軍的“無心插柳”,促成了他在鄉村“圓夢”。

“種”在需求上,更“實”在成果上。經過三年精心培育,“我為鄉村種風景”已經不僅僅是楓涇鎮的“活動”與“品牌”,已經深深地融入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大賽的設計內容和范圍已從第一年的空間類設計,逐步拓展到空間、物產類,雖然涵蓋的內容更多、更廣,“作品落地”的周期卻越來越短。“在圖紙修改和落地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在進一步調動鄉村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態協同蓄力,把‘未來感’作為未來鄉村最高的‘辨識度’。”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馮信群介紹道。

據悉,2019年,首屆大賽的一等獎“菖梧黨建公園”作品,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于2021年初落地;同時落地的還有新義村的陸家埭停車場和楓涇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公共衛生設施等點位,曾經“被遺忘的角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網紅地”。


 

獲得感越來越強

“這其實是2020年‘我為鄉村種風景’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粽鄉情’完美呈現了葉聚興品牌想表達的內涵,我感覺自己撿了‘大實惠’。”這幾天,楓涇鎮葉聚興負責人陳勛在工廠內忙著打包新產品,陳勛推出的“自熱粽”剛上市就獲得了500多份的銷量。

“設計作品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就在包裝上融入了自己公司的商標,其它基本沒有任何的改動。”陳勛介紹道,“這款包裝的畫風非常年輕,融合了楓涇鎮特有地標性元素,同時又巧妙地體現了粽子的文化,讓人一眼就記住了。這對于我打開新的銷售市場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初次合作的“甜頭”,對于未來,陳勛坦言,以后還會繼續與大學生合作,推出更多有特色包裝的新產品。

作品好不好,實際使用者最有發言權,而設計作品最終落地,對于設計師來說,則是最大的收獲。如今走在下坊村里,家家戶戶園子里洗衣臺的水泥板、窨井蓋、白色隔墻都成了最好的畫板,畫上了夏禹治水的圖案,方案來自東華大學設計團隊。

東華大學環境設計專業設計學博士馬銘駿是主創成員,前期走訪村落時,他就聽下坊村黨總支書記蔣士軍訴說了下坊村的歷史:“傳說夏禹治水,置舫設渡于此,故名夏舫渡,后以諧音稱下坊渡。我們村還擁有上海獨一無二的茶葉基地,種植了2萬多株茶樹。”查資料后,馬銘駿發現了下坊村有更多可挖掘的村落文化,他和成員們一起頭腦風暴,設計出了一個個不同的改造方案,最終在鄉村美麗墻上繪就出了來自馬銘駿的設計。他花了一周繪制了7張設計圖,以夏禹治水為文化內核,呈現了治水過程。“下坊村歷史悠久,有著獨特的鄉村文化,作品能成為下坊村的一部分,很自豪,也很感激。”馬銘駿說。


 

此外,下坊村黨建服務點、盛新村青年中心等作品都寄托了青年設計者對于鄉村空間的美好暢想。設計者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犀姆婷”果味啤酒、楓涇“九豐”農產品、“上師大19號”大米等農旅產品的包裝,飛揚的設計為楓涇鎮的物華天寶錦上添花,增添了不少靈氣,也讓青年設計者的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近年來,楓涇一直在探索古鎮和鄉村的更新,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連續三年在楓涇舉辦,集聚了‘種風景’的新勢力,帶來了一種‘年輕視角’,楓涇正在逐步變成一座現代化特色新城鎮。”楓涇鎮黨委書記胡曉嵐說道。